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再就业资金管理使用绩效评价试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00:30:47   浏览:986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再就业资金管理使用绩效评价试行办法》的通知

湖北省财政厅 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省财政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再就业资金管理使用绩效评价试行办法》的通知

鄂财社发[2005]28号


各市(州)、直管市、县(市、区)、林区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为进一步督导各地加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基础工作、认真落实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加强再就业资金管理、提高再就业资金的使用效益,经省财政厅和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认真研究,制定了《湖北省再就业资金管理使用绩效评价试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请各地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函告省财政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附:湖北省再就业资金管理使用绩效评价试行办法

  湖北省再就业资金管理使用绩效评价试行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加强再就业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 再就业资金绩效评价是指在年度终了后,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年度再就业政策的落实,再就业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

  第三条 再就业资金绩效评价的范围包括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以及再就业资金的管理使用等情况;再就业资金包括中央财政下拨的再就业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地方财政预算安排的再就业资金、

  上年结转的再就业资金以及通过其他渠道筹措的再就业资金。第四条 省财政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负责组织实施全省再就业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各市(州)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对所属县(市、区)的再就业绩效评价工作进行指导、审核和评价。各市、州、县(市、区)财政、劳动保障部门为再就业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主体部门。

  第五条 再就业资金绩效评价的原则。

  1、效用性原则。评价主要考核再就业资金支出的预期目标是否得到实现,再就业资金的支出效率性。

  2、政策性原则。评价主要考核再就业资金的管理使用是否符合国家和省有关再就业资金的政策和财会管理的规章制度的规定。

  3、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4、激励性原则。以加强再就业资金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促进再就业为目标,通过绩效评价,在全省建立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再就业资金管理机制。

  第六条 再就业资金绩效评价的政策依据。

  1、政策依据。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鄂发[2003]7号)、《湖北省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资金管理办法》(鄂财社发[2003]1.4号)等。

  2、相关资料。财政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报表、决算报告、专项检查报告、调查情况以及其他相关资料。

  第七条 再就业资金绩效评价指标包括资金使用社会效益指标和资金使用指标和资金管理指标,社会效益指标主要反映再就业资金使用后的社会反响情况;资金使用指标主要反映再就业资金使用后促进再就业的情况;资金管理指标主要反映再就业资金收支各环节中规范管理的情况。全部指标由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构成。定性指标包括是否建立和健全再就业资金管理的政策制度体系和规范操作规程、是否按规定及时足额拨付资金、再就业报表和年度预决算报告是否及时、真实、准确、完整编报等等;定量指标包括年度地方财政安排再就业资金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率、万元培训补贴再就业人数、年度职业介绍补贴到位率、年度社会保险补贴到位率、年度公益性岗位补贴到位率、年度万元担保贷款再就业人数等。资金管理如存在违纪违规问题的,绩效评价为不及格。

  第八条 绩效评价采用百分制,通过将定性指标量化处理,计算得分后再与定量指标得分加权求和计算综合得分。

  其计算公式为:

  综合得分=定性指标得分×30%+定量指标得分×70%

  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总分各为100分,在计算综合得分时,定性指标权数为30%,定量指标权数为70%。

  定性指标得分:“是否建立健全再就业资金管理的政策制度体系和规范操作规程”得分×权数+“资金管理是否存在违纪违规情况”得分X权数+“是否按规定及时足额拨付资金”得分×权数X“再就业报表和年度预决算报告是否按要求及时、真实、准确、完整编报”得分×权数定量指标得分=“年度地方财政安排的再就业资金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率”得分×权数“困难群体就业数与计划数的比率”得分×权数+“万元培训补贴再就业人数”得分×权数+“年度职业介绍补贴到位率”得分×权数+“年度社会保险补贴到位率”得分×权数+“年度公益性岗位补贴到位率”得分×权数+“年度万元担保贷款再就业人数”得分×权数

  第九条 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中,对各细化指标按其重要程度确定相应的权数和评分标准。权数值和相关评分标准按全省平均水平和相关工作要求确定。

  第十条 再就业资金绩效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次。90分以上为优秀,75分-89分之间为良好,60分-74分之间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资金管理出现违纪违规的,一律为不及格。

  第十一条 各县(市、区)依据上年度相关政策和制度执行情况,对照评分标准,按评分公式计算得分进行自评,并于每年2月底前,上报上一级财政和劳动保障部门;市(州)财政、劳动保障部门对所属县(市、区)的自评情况进行审核后,连同本级自评情况于3月底前一并上报省财政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第十二条 省财政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负责组织对全省各市(州、县、区)的绩效评价报告及相关资料进行审查考评,并形成全省再就业资金绩效评价报告上报省政府。

  第十三条 本试行办法由省财政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试行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开展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十五计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关于开展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十五计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为保证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以下简称“十五”计划)的
顺利完成,根据《国家计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十五”计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通
知》(计办规划[2003]188号)要求,我部将组织开展劳动保障事业发展
“十五”计划中期评估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十五”计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

“十五”计划是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第一个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五年计划。开展“十五”计
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对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劳动保障事业发
展各项任务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中期评估,查找计划执行过程中劳动保障
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对不适应当前形势要求的计划内容进行及时修订,
适时调整政策措施,促进“十五”计划的落实。要通过中期评估,充分发挥
“十五”计划的导向性,提高“十五”计划的科学性,改进计划编制方法,
并为编制下一个劳动保障事业发展五年计划奠定基础。

二、“十五”计划中期评估的范围和重点

开展“十五”计划的评估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人口、就业
和社会保障重点专项规划》、《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
要》,以及本地区的劳动保障事业发展计划,认真检查“十五”计划实施以
来劳动保障各项目标任务及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评估的范围要紧扣劳动保
障中心工作,重点围绕“两个确保”、就业和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劳动保障法律体系、加强劳动保障管理和
服务等方面的计划指标与内容进行评估。

三、“十五”计划中期评估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及早
做出安排,组织专门力量,制定具体的评估方案,认真做好本地区劳动保障
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的中期评估工作。

(二)科学评估。在“十五”计划中期评估过程中,要求真务实,既要
总结成绩,更要认真查找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要着眼今后
的发展,提出进一步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建议。要广泛征求
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做到实事求是,重点突出,数字准确,政策建
议可操作性强。要积极探索计划评估工作的方式方法,采取有效的手段,科
学地搞好评估工作,并为今后的评估工作奠定基础,积累经验。

(三)提交报告。各地在认真进行“十五”计划评估的基础上,要提出
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计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
的进展情况和主要成效;2.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3.按
照新形势的要求,提出计划需要调整和修订的内容及政策建议;4.认真填报
《2001-2003年劳动保障事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表》(见附件)。请各(省、
区)市劳动保障厅局将评估报告(连同电子版),于2003年4月30日前报送我
部规划财务司。

联系人:孙智 马云飞

联系电话:(010)84201486 84202486

传真:(010)84223393

电子邮件:sunzhi@mail.molss.gov.cn

附件:2001-2003年劳动保障事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表

二○○三年四月三日


关于防范和应对地震灾害次生环境污染事件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


环境保护部文件

环明传[2008]3号


关于防范和应对地震灾害次生环境污染事件的通知

各有关地区省环境保护(厅)局: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7.8级地震,波及全国多个省份,为防范地震灾害后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事件,确保环境安全,现提出如下要求: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各级环保部门要切实提高地震灾害可能引发次生环境事件的认识,避免因环境污染问题影响当地灾后恢复的大局。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认真履行好环境监管责任,主动联系有关部门,采取积极措施,消除污染隐患。

二、切实做好次生环境污染事件应对工作。针对本地区实际,及时启动地震灾害次生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认真做好人员、物资、车辆、仪器等应急准备工作,一旦辖区内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要立即核实,并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控制和减少次生环境危害。

三、加强隐患排查,强化环境监管。各级环保部门要立即组织开展地震灾害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突出抓好石油化工、核设施等高危企业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尾矿库、辐照装置等重点污染治理设施的监管,督促、指导企事业单位认真开展隐患整治和事故防范工作,对问题严重的,要责令立即停产整治。

四、加强应急监测,密切监控污染。要制定科学的环境监测预警方案,合理调配各级环境监测力量,加大对地表水水质监测频率,增加对饮用水源地监测,严密监控地震灾害后可能产生的水环境污染。发现地震灾害造成水质变化,要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提出消除污染的措施建议。对可能引发跨流域污染事件的,有关省市环保部门要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加强信息沟通,搞好污染联防工作。

五、加强应急值守,认真做好信息报送工作。要保持通讯畅通,严格执行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送的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报告有关信息。对迟报、漏报和瞒报,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依规从严处理。

特此通知。

二○○八年五月十三日